产品详情
(1)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总额分别为7,223.45万元、10,673.21万元和16,715.32万元,占各期营业收入占比分别是14.97%、12.18%和11.28%。各项费用中占比最大的均为职工薪酬。
(2)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2,081.99万元、3,452.09万元和5,754.88万元,增幅较大。其中,职工薪酬占比均在60%以上。
(3)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研发人员共158名,公司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共143名。
(1)说明报告期各期销售人员、管理人员、研发人员数量及人均薪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中职工薪酬与营业收入的匹配关系,研发人员与其他人员在薪酬水平及考核体系方面的差异,并说明公司不同岗位的职工薪酬与人员的变动、人均工资的变动是否吻合,以及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同类岗位的薪酬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的原因与合理性
(2)说明各期研发费用的明细内容、计算口径;研发人员界定标准及合理性,研发工时填报及相关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新增研发设备及折旧分摊方式,研发材料损耗及废料处理情况,是不是真的存在应计入成本而计入研发费用的情形。
(3)说明公司研发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区分标准,是不是真的存在产研共线的情形,研发人员的入职时间、学历构成、专业背景及其是否实际参与研发并具备研发能力;结合公司部分产品定制的情况,说明公司研发活动是否属于客户定制型研发,相关研发计入研发费用是不是满足会计准则规定。
请保荐人、申报会计师发表明确意见,并说明针对研发人员及费用分类及核算准确性所执行的核查程序及其有效性、充分性,针对将应计入主营业务成本的费用计入研发费用的风险所采取的核查程序及结论。
(二)说明各期研发费用的明细内容、计算口径;研发人员界定标准及合理性,研发工时填报及相关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新增研发设备及折旧分摊方式,研发材料损耗及废料处理情况,是不是真的存在应计入成本而计入研发费用的情形
公司财务部根据研发部门提交的经审批的《项目立项表》设立研发费用辅助核算项目,并根据各研发项目实际发生的支出分别进行归集核算。公司各类研发费用的明细内容和计算口径如下:
公司设有研发中心,包括基础研究部、技术中心,以及车规级电容项目部、车规级电感项目部等各产品事业部的研发机构。上述研发岗位上的员工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技术、产品、工艺等的设计研发工作,因此属于研发人员。
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人员均为专职人员,其所处岗位的工作内容均属于研发活动,公司依据人员岗位性质和主要职责来判断人员性质,研发人员的界定标准合理。
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人员均为专职研发人员,不存在人员薪酬同时被计入研发费用和另外的费用或成本的情况。发行人要求研发人员进行工时填报,用以区分研发人员在不同研发项目之间的工时和成本分配情况。根据《研发管理制度》,工时填报的要求和会计处理如下:
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每月结合实际参与各研发项目的上班时间填写工时表。各研发项目负责人按月审批负责的研发项目下的人员工时,研发部门负责人按月对所有研发项目的人员工时进行审批。
报告期内,发行人有效地执行了上述制度,将研发人员薪酬在各研发项目间进行了分配。
每月经研发部门负责人审批的研发项目工时汇总表会提交到财务部。财务部基于当月工资清册中的员工人力成本,根据研发项目工时汇总表中的项目工时比例,将从事研发的人工成本分摊至各研发项目,形成人工成本分摊表,经财务负责人审核后入账。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的研发设备大多数都用在薄膜电容研发等领域。公司研发设备均属于专用设备,发行人将折旧全部计入研发费用,不存在需要在不同费用成本间进行分摊的情形。在不同研发项目之间,研发设备的折旧按照项目人员工时占比进行分摊。
在研发过程,研发人员进行研发领料,用作研发活动。公司一般将研发材料损耗计入研发费用。在部分客户向公司采购研发样品的情况下,公司在确认样品出售的收益的同时,将研发样品生产消耗的研发材料冲减研发费用并确认为产品成本。另外,研发部门亦会产生废弃物资,在进行废料处理时,公司通过台账记录废料的来源,对其中来源于研发部门的废料产生的收入,冲减研发费用。
综上,报告期内公司研发人员界定标准合理,职工薪酬、研发材料投入、折旧及摊销等研发费用归集准确,发行人已将用于供销售的研发样本的材料消耗转至产品成本,将研发废料收入抵减研发费用,不存在应计入成本而计入研发费用的情形。
(三)说明公司研发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区分标准,是不是真的存在产研共线的情形,研发人员的入职时间、学历构成、专业背景及其是否实际参与研发并具备研发能力;结合公司部分产品定制的情况,说明公司研发活动是否属于客户定制型研发,相关研发计入研发费用是不是满足会计准则规定
报告期内,发行人的研发活动由研发人员执行,生产活动由生产人员执行。其中,基础研究部和技术中心的研发人员执行基础研发活动和前瞻性研发工作。在各产品事业部的研发机构中,研发人员针对各种类型的产品进行生产的基本工艺、测试验证等研发工作。
在各类产品的研发活动中,根据定制产品研制生产阶段的不同,公司研发活动和生产活动可做如下区分:
在工程样品阶段和小批量试产阶段,研发样品用于产品研发、测试使用,其产量较小,样品的特性、结构并不稳定,尚不满足大规模量产的条件。在研发过程中,研发人员领取研发用料后使用实验室设备做试制、测试,由于涉及环节较多,在实验室设备不足以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研发样品的生产需借用到生产设备,由于研发样品试制量小,研发人员一般在产品生产批次更换的空档期,借用生产设备做研发样品生产,出现产研共线的情形。与量产产品相比,研发样品产量及使用设备的工时占比很低,因此针对生产设备部分支持研发活动对应的间接费用,全部计入量产产品成本,不再分配至研发样品成本。
2、研发人员的入职时间、学历构成、专业背景情况,研发人员均实际参与研发并具备研发能力
报告期内,随公司业绩规模扩大,研发需求大幅度增长,公司持续新增研发人员,约1/3的研发人员于2022年及2023年1-6月入职。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在职的研发人员的学历构成、专业背景分布如下:
截至2023年6月30日,91%的研发人员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58%的研发人员属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17%的研发人员属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和发行人的研发活动特性相匹配。除对电子信息、机械设计等专业理论知识存在一定要求外,部分研发岗位,尤其是工艺研发岗位,同时看重有关人员是不是具备丰富的机械实践知识和相关的工作经验。整体而言,公司研发人员具备机械技能熟练程度高、经验比较丰富的特点,均实际参与研发并具备研发能力,与行业人才需求特点相匹配。
定制化产品需按照每个客户的需求来做研发、设计、生产,下游客户主要的定制化需求通常包括产品性能参数和产品结构要求。针对产品定制化的分析详见本回复问题11之(3)的回复。
公司研发活动包括研发中心负责的平台类、通用型研发活动以及各类产品线下的研发活动。其中,各类产品线下的研发活动形成了实现用户定制化需求的研发成果,同时由于同类型产品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此类研发活动也形成了可以复用在其他同类型产品上的生产的基本工艺、产品设计等方面的通用型研发成果,公司充分的利用通用型研发成果进行产品研发生产。
在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的研发过程中,客户并未向公司支付独立的研发开发服务费用,未与公司通过合同约定未来的采购量,未向公司保证未来相关这类的产品的需求量,客户不能从公司的研发服务本身受益,因此发行人的研发活动不构成单项履约义务。另外,研发活动可以同时产出可复用的通用型研发成果,企业能控制研发活动及研发成果,因此,公司未将该部分研发投入计入合同履约成本或其他资产科目,全部计入研发费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监管规则适用指引会计类第2号》中“2-8、定制化产品相关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的相关规定。